二十一、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、同步和前驱关系
1.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
- 分析并发进程的关键活动,划定临界区(如:对临界资源打印机的访问就应放在临界区)
- 设置互斥信号量mutex,初始值为1
- 在临界区之前执行P(mutex)
- 在临界区之后执行V(mutex)
1 | //信号量机制实现互斥 |
注意:对不同的临界资源需要设置不同的互斥信号量。P,V操作必须成对出现。缺少P(mutex)就不能保证临界区资源的互斥访问。缺少V(mutex)会导致资源永不被释放,等待进程永不被唤醒。
2.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同步
进程同步:要让各并发进程按要求有序地推进
1 | //比如,P1、P2并发的执行,由于存在异步性,因此二者交替推进的次序是不确定的。 |
用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:
- 分析什么地方需要实现“同步关系”,即必须保证“一前一后”执行的两个操作(或两句代码)
- 设置同步信号量S,初始值为0。
- 在“前操作”之后执行V(S);
- 在“后操作”之前执行P(S);
1 | //信号量机制实现同步 |
3.信号量机制实现前驱关系
进程P1中有句代码S1,P2中有句代码S2一直到P6。这些代码要求按照如下前驱图所示的顺序来执行。
每一对前驱关系都是一个进程同步问题(需要保证一前一后的操作)
因此:
- 要为每一对前驱关系各设置一个同步变量a,b,c,d,e,f,g
- 在“前操作”之后对相应的同步变量执行V操作
- 在“后操作”之前对相应的同步变量执行P操作
1 | P1(){ |
大概是这个样子: